非標設備問題產生的階段
設備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包括設計、制造、裝配調試及使用等都有可能產生問題。
1、設計階段
設計階段是指從消化用戶需求到3D、2D圖紙繪制的階段,相當于人在娘胎里從精子與卵子結合孕育成嬰兒的過程,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復雜過程。包含項目評估、方案設計、方案細化、零部件設計、零件圖繪制及發包等幾個階段。
(1)項目評估階段
主要任務:了解消化需求,可行性分析。
主要工作:了解用戶需求,消化用戶提供資料,了解設備的主要功能要求;了解使用要求、環境、條件和狀況等各種約束條件;了解用戶對設備的初步想法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對客戶的需求和意圖了解不全面、不透徹,理解有偏差和錯誤,沒有考慮客戶沒有明確的隱形要求如行業一般性要求、安全性及環保要求等,沒有了解上下游制程的狀況,不清楚現場情況,評估不充分,沒有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,沒有對不合理要求進行充分溝通協調。
現象(病癥):設備不能完全滿足要求,功能缺失,包括產能、精度和良率達不到要求等。
(2)方案設計階段
主要任務:確定設計方案,繪制3D方案圖。
主要工作:將客戶需求轉化為設計要求,進行功能分解分配、工藝制程排布,確定工站及工位;機械結構設計構想,選擇實現功能的原理和方法;整體結構布局設計,產品流動方式確定;機構動作時序圖分析,評估設備產能;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;編制方案說明書等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考慮不夠全面,關鍵性問題沒有被發現和解決;方案即實現方式不合理,存在原理性的缺陷,技術不成熟,設計思考邏輯不夠嚴謹。
現象(病癥):功能不能實現,沒法完全滿足要求;設備性能差,運行不穩定,產品品質不穩定;產品流、信息流、人流不流暢,設備動作不協調;不方便制造、操作及維護,方案說明書得不到客戶認可。
(3)方案細化階段
主要任務:結構細節設計與完善。
主要工作:主要結構細化與優化設計;主要零件結構細節設計;整體結構布局調整;附加機構設計;動力及傳動機構設計計算,結構剛性和強度校核計算;外購件選型等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不符合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規范;沒有進行模組化、標準化設計;大量采用非成熟的原理結構,沒有進行必要的設計計算或實物驗證;對外購件的原理、使用場合和環境、使用方法等了解不充分。
現象(病癥):結構設計不合理,不好裝配、調試;結構剛性不足,高速運行振動大,運行速度無法提升,精度要求不能滿足;馬達、氣缸、傳感器等外購件的選擇不合理,動力不足,位置不準,檢測失誤;結構過于復雜、結構干涉、運行不暢等。
(4)零件設計階段
主要任務:零件結構設計與完善。
主要工作:零件結構形狀細化和優化設計;2D圖紙繪制,零件名稱及編號;確定零件精度,包括尺寸公差、形位公差、表面粗糙度等;確定零件材料、加工工藝;確定零件熱處理要求及方式、表面處理要求及方式等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不按規范要求設計和繪制零件圖,對尺寸和形位公差不理解,對材料的特性了解不充分,對各種加工工藝和設備缺乏了解。
現象(病癥):圖紙標識不清,容易出現加工錯誤;不便于檢驗;零件加工工藝性差,不好裝夾,不好加工,工序復雜,效率低,交期長,加工成本高;精度不好保證,容易變形,不合格品多等等。
(5)發包階段
主要任務:編制零件明細表和采購清單。
主要工作:圖紙檢查,零件數量核對,各種表單制作,包含明細表、發包清單等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零件數量核對不夠仔細,零件圖號和名稱弄混、不完整和錯誤。
現象(病癥):零件數量錯誤,錯發漏發。一般在裝配段就能發現解決,不會對設備性能產生影響。
2、制造階段
(1)加工和采購階段
主要任務:非標零件加工,標準件采購。
主要工作:加工工藝編制,零件加工及表面處理;發包單制作、零件采購;零件檢驗和入庫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沒有消化圖紙,缺乏溝通,沒有了解或曲解設計意圖;加工工藝制定不合理或不按工藝加工;偷工減料,自作主張,不按圖紙要求制作;隨意替代標準件型號;不按規定進行檢驗或入庫。
現象(病癥):零件加工錯誤和漏加工;尺寸錯誤,精度超差;材料選用錯誤;表面硬度、粗糙度等達不到要求;標準件錯誤;零件數量不正確;零件丟失等。
(2)裝配調試階段
主要任務:將零組件裝配成符合設計要求的整機。
主要工作:按圖紙進行零組件、整機裝配及調試,包括零件檢查確認、清潔清理、螺釘鎖附緊固、修配及配作加工;氣管、油管及電纜線連接和布置;控制軟件編寫及導入,I/O點的確認;機構位置調整;設備試運行。
容易出現的問題(病因):沒有理解機構的原理和功能,不嚴格按裝配工藝和步驟進行裝配;對零件沒有仔細檢查,隨意修改零件結構;沒有仔細清理零件安裝面;沒有進行裝配結果檢查和確認,沒有打表檢查裝配精度;發現問題不報告不反饋。
現象(病癥):裝配不到位;錯裝漏裝;裝配精度不夠;結構松動;運動不順暢;布線雜亂,不美觀等。
3、使用階段
使用階段也會產生很多問題,包含操作的問題、點檢保養的問題、維護維修的問題,以及設備本身的磨損、老化等問題,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。
設計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在設備開始制造之前就存在的,稱之為“先天性”不足,制造階段產生的問題稱為“后天性”問題。
有些“先天性”問題不嚴重,可以馬上解決,有些則可能是致命的問題,導致設備最終不能滿足使用要求,不能交付使用?!昂筇煨浴眴栴}大多不會致命,但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,比如有很多國外先進的設備,不說是抄,就是拿到全部圖紙也不見得能做得出來,這就涉及到基礎材料和制造工藝的問題了。
所以要避免和減少設備的問題,設計是核心、加工是保證、裝配是關鍵。